学术讲座

您的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通知公告 >> 学术讲座 >> 正文
水产前沿讲座(第九十九场):(一)海洋微塑料污染与生态风险:现状与挑战(二)西沙群岛珊瑚礁区海参纲生物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2   作者:  点击次数:


(一)报告题目:海洋微塑料污染与生态风险:现状挑战

报告人:穆景利 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报告时间:2019年11月25日下午14:00

报告地点:新师0225教室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报告内容简介:

大量研究证明,粒径小于 5 mm 的微塑料在海洋中普遍存在,且由于其粒径小,可被浮游动物、贝类、鱼类、海鸟和哺乳动物等海洋生物摄食并随食物链迁移,对水生生物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潜在生态风险已引起高度关注。目前,海洋微塑料污染已全球性环境问题,诸多难点与关键技术亟待突破。报告人是我国较早从事海洋塑料与微塑料污染研究的学者之一,在对我国海水、沉积物、水生生物中微塑料污染研究的同时,重点开展了微塑料与抗生素对海洋鱼类的复合毒性效应研究,从肠道健康与能量代谢的角度评估了微塑料与抗生素长期暴露对鱼类繁殖及子代的影响。本次报告将系统介绍当前海洋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微塑料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以及潜在的生态风险,在此基础上结合报告人的研究成果,浅析了当前微塑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报告人简介:

    穆景利,博士,“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导,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第三梯队)、福建省百千万人才。现任闽江学院海洋生态环境中心主任,国家环境质量基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分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生态环境分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环境科学分会委员。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客座研究员,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海洋污染的生态安全及污染损害评估、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以及污染生态修复与治理技术研发等工作。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究计划专项子任务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研究项目6项;所获研究成果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al Pollution》、《Chemospher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quatic Toxicology》和《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等环境类TOP期刊发表论文26篇,合著专著2部;研究成果分别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一和排名第二)。

   

(二)报告题目:西沙群岛珊瑚礁区海参纲生物多样性研究

报告人曾晓起 教授(中国海洋大学)

报告时间:2019年11月25日下午15:30

报告地点:新师0225教室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报告人简介:

    曾晓起,男,1963年3月生,籍贯辽宁省沈阳市。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海洋湖沼学会海洋底栖生物分会理事。讲授本科生《增殖资源学》、《保护生物学》和硕士生《渔业资源增殖生态学》。主要从事渔业资源增殖、海洋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棘皮动物分类学与系统发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各1项,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奖1项。主编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主编出版科普读物2本,累计发表论文80余篇。目前主持在研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


                                                                  水产学院

                                                               2019年11月22日


地址:厦门市集美区印斗路43号 邮编:361021 Email:scxy@jmu.edu.cn
Copyright ©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