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下午,为激发我院学子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我院陈天圣教授开展了题为“基因编辑育种:神剧/悲剧?”的科普讲座。基因编辑技术自问世以来一直饱受争议,陈天圣教授以多年在基因编辑方面的科研经验,结合生活中的相关热点话题,向同学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基因编辑育种的发展和优点。

陈天圣教授从自然界的生命发生开始讲起,生命的起源来自细胞,细胞的核心成分是核酸包括了基因,分子育种主要通过转基因或基因编辑手段改变基因进而改变性状,获得良种。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和基因编辑的食品,不仅仅存在于科学研究实验室,也在世界范围内进入平常市民的生活中。众所周知,自然界所消耗的食物,不仅仅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也包括核酸,这和转基因或者基因编辑的食品并无差异。面对新兴的科技食品,民间的争论主要呈两极分化的趋势,在科学院院士朱作言看来,转基因的争论在20年后看会是一场笑话;转基因的名称让人恐慌,准确应叫分子杂交育种。

转基因是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过程,自然界普遍存在;而基因编辑是人为改变细胞内部基因序列,产生特定表型的过程。基因编辑技术在短短几年间就出现了几个重大事件,包括产生基因编辑婴儿,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国际上官方批准基因编辑猪和鱼的食用等。基因编辑育种无疑是目前最为前沿的技术之一,其产物的组分和普通品系并无差异。

作为普通民众,对转基因食品也不用过于恐慌害怕,也不必将其一棒子打死,遵循市场的引导,多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则应做好规范监管,清楚标识,民众自愿的原则;而作为科研工作者,有必要开展科普知识的宣传,在符合伦理道德的前提下开展基因编辑技术实验,从事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