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您的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生活动 >> 学生活动 >> 正文
集大学子三下乡——“闽丰紫菜”公益服务队:守振兴水产初心 担强农兴农使命
发布时间:2022-07-15   作者:傅静石  点击次数:

紫菜作为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类大型海藻,在我国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统计,2020年我国紫菜栽培产量超过22万吨(干重),其中以坛紫菜为主要栽培对象的福建省紫菜产量已超过7.2万吨(干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是福建省坛紫菜的栽培却又不是一帆风顺,近年来高温引起的紫菜烂苗、绝收现象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其产业的发展。究其原因,则主要是由于坛紫菜种质退化、良种匮乏所导致的。因此,选育和推广耐高温的坛紫菜新品种迫在眉睫。

1.装载坛紫菜苗种 启程育种车间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整装待发,奔赴山海。2022年7月6日上午,在谢潮添教授、纪德华副研究员、王文磊副教授三位老师的带领下,集美大学“闽丰紫菜”公益服务队于集美大学水产试验场装满整整三箱坛紫菜贝壳丝状体,前往福清市三山镇后洋村福州闽之海水产苗种有限公司。

 

公益服务队员于集美大学水产试验场收集坛紫菜贝壳丝状体

2.对话闽之海 了解育苗情况

小暑将至农事忙,正处于坛紫菜育苗的培育期。到达苗种公司后,在郭开国场长的引导下,公益服务队来到育种车间,对育种池内的水质、水温等环境因子进行了检测。随后,将带来的贝壳丝状体串等距穿入竹竿中,并放入育种池内进行培育。此外,“闽丰紫菜团队”还进一步了解育种场的养殖规模、养殖情况和紫菜苗种的发育状态等具体情况,针对性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促进苗种的发育与成熟。专业化的指导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福州闽之海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培育紫菜良种提供可靠保障。

 

 

 

 

 

队员将坛紫菜贝壳丝状体放置育苗池过程

3.携手养殖户 探询紫菜新天地

除了关注育种企业的健康发展,公益服务队还注重养殖户的具体养殖情况。专家老师们现场为养殖户答疑解惑,交流养殖经验,以及病害预防措施。在与养殖户杨珍泉的交谈中,公益服务队了解到:近年来受高温天气的影响,福清市多个紫菜栽培区出现了藻体烂苗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养殖户们的经济收入和养殖信心。但是,与传统品种相比,“闽丰2号”受高温天气的影响较小,保证了养殖户们的经济收入。杨师傅还热情地将去年采收的“闽丰2号”紫菜饼拿出来与公益服务队员分享,称赞“闽丰2号”的菜饼不但色泽乌黑发亮,并且吃起来口感丝滑、味道鲜美,广受消费者的喜爱,十分感谢坛紫菜课题组选育出了耐高温、产量高品质优的坛紫菜新品种。“闽丰紫菜”团队通过传授专业的养殖知识以及可靠的养殖技术帮助养殖户实现增产扩收,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公益服务队员和养殖户手捧培育出的紫菜成品

 

带队老师、公益服务队员与紫菜养育场养殖户交流

企业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农户们用上优质的苗种,贫困地区紫菜养殖的改变与成功,人均收入逐步提高,“闽丰紫菜”团队实地与养殖户交流丰富育种案例、扩展科研思路,将紫菜良种不断培育升级,激活养殖企业、助推水产养殖户脱贫甚至致富,“闽丰紫菜”公益服务队员们必将肩负守振兴水产初心,担强农兴农使命,助力党的二十大。

 

 

 


 

地址:厦门市集美区印斗路43号 邮编:361021 Email:scxy@jmu.edu.cn
Copyright ©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